处暑过后,早晚的风里多了几分凉意,但白天的燥气却愈发明显。不少人开始觉得喉咙发干、皮肤紧绷,甚至莫名烦躁、胸口发闷。中医认为,这是秋燥在“作怪”——夏季残留的湿热与秋季的燥气交织,容易让身体的气机运行不畅,形成“痰湿郁结”。而此时,软糯香甜的芋头就派上了用场。
01
秋燥时节,为什么身体容易“堵”?
中医讲究“天人相应”,秋季肺气当令,而肺主气、司呼吸,掌管全身气机的升降。但秋季燥邪盛行,若夏季积攒的湿气未及时排出,加上现代人久坐少动、饮食不节,脾胃运化能力减弱,湿气就会在体内“发酵”,化成黏腻的痰浊。这些痰浊若长期滞留,就会像滚雪球一样,逐渐凝结成块,形成中医所说的“痰核”“瘰疬”。中医认为,甲状腺结节、乳腺结节等问题的发生与痰湿内阻、气机郁滞密切相关,在临床调理中常采用化痰散结的思路。
此外,秋燥还会耗伤津液,导致口干、便秘、皮肤干燥,也会导致情绪低落。因此,秋季养生需抓住三个关键:健脾化湿、疏肝理气、润肺养津,芋头恰恰能同时满足这三点需求。
展开剩余71%02
芋头:藏在泥土里的佳品
芋头,古称“蹲鸱”,因形似蹲伏的猫头鹰而得名,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。中医典籍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芋头“味甘、辛,性平,归胃经,能益脾胃、调中气、化痰散结”。现代营养学也发现,芋头富含膳食纤维、黏液蛋白和多种矿物质,堪称“天然的养生佳品”。
1. 健脾化湿,给身体“大扫除”
脾胃是后天之本,负责运化水湿。芋头富含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,能帮助消化,增强脾胃功能。尤其适合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、容易腹胀的人群。秋季常吃芋头,就像给身体装了一台“除湿机”,能帮助排出夏季残留的湿气,减少痰浊生成。
2. 软坚散结,化解“无形之堵”
中医认为,芋头具有“软坚散结”的作用,能消散体内的痰核、瘰疬。现代研究也发现,芋头中的黏液蛋白和皂角苷成分,可能对调节免疫、抑制异常细胞增生有一定帮助。虽然不能替代药物,但作为日常饮食,对预防结节、改善体质大有裨益。
3. 润肺生津,对抗秋燥“干渴症”
芋头富含黏液蛋白和多种维生素,能滋养肺阴,缓解秋燥引起的干咳、咽干。同时,它的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道蠕动,预防便秘,让身体由内而外“润”起来。
03
芋头这样吃,养生效果翻倍
芋头的吃法多样,但要想发挥最大功效,建议遵循“简单烹饪、清淡为主”的原则。
蒸芋头:最保留营养的吃法。将芋头洗净切块,蒸至软烂,直接食用或蘸少许蜂蜜,既能健脾又能润肺。
芋头粥:适合脾胃虚弱者。将芋头切丁与大米同煮,加少许姜丝,暖胃又化湿。
芋头炖排骨:补而不燥。芋头吸饱了肉汤的鲜味,既能补气血,又能避免油腻,适合全家共享。
04
注意事项
芋头含有草酸钙,生食可能刺激咽喉,一定要彻底煮熟;过敏体质者慎食,出现皮肤瘙痒、红肿需立即停止;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,避免血糖波动。
发布于:北京市明道配资-民间配资公司-证券公司配资-在线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