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看《西游记》时都会心生一个疑问:既然孙悟空神通广大,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,一下不就到西天了吗?为什么非要用十四年的时间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,一点点地陪着唐僧跋山涉水?《西游记通识》一书中说,唐僧取经的功课,既不能省略,也不能“代驾”,如来佛规定,他的真经,要信徒“苦历千山,询经万水”艰辛取回,如果得到的太过容易,他们就会不加珍惜。
图片
竺洪波/著 中华书局 2022
有一首儿歌叫《唐僧骑马咚了个咚》,最后一句是“金箍棒,有力量,妖魔鬼怪消灭光!”
我们经常说妖精,妖、精、魔、怪之间有没有什么不同呢?如果“妖魔鬼怪消灭光”,孙悟空、猪八戒、沙僧是不是也被包含在其中,他们起初好像也是妖怪?孙悟空是个猴精,猪八戒是个猪精,沙和尚虽然不是动物成精,却也是一个妖怪,他的原型是佛教的深沙神,是一种恶鬼。
《西游记》里有豹子精、牛魔王、蜘蛛精、蜈蚣精、老鼠精、蝎子精、狐狸精、白骨精、树精。除了精,还有蛇妖、水怪。李天飞在《少年读西游记》中说,远古时代的人认为存在着很多精灵,其中好的就叫“神”,坏的就叫“妖”,比如风神、山神、雷神、鼠妖、蛇妖,说不上好还是坏的精灵就叫树精、花精之类。
图片
李天飞/著 山东文艺 2023
“在原始社会,科学不发达,原始人解释不了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,就认为大自然的万物都由一种神秘的力量在管着,也就是万物都有精灵。门口的一棵树,有大树的精灵,一块石头有石头的精灵,一条河有河水的精灵……”
法国社会学家杰拉德·博罗内在《认知启示录》中说:“曾几何时,人类的宇宙充满了被施了魔法的生物、精灵、仙女、神明……这些想象中的人物使我们的祖先能够理解自身所处的可怕世界。它们还使人类有可能与环境谈判。如果海洋、大地、风暴都是有思想的实体,就有可能通过交流避免灾难。大多数魔法或宗教仪式无非是一种大型的谈判,人试图用自身能提供的一点东西来交换神灵的施舍。”
图片
【法】杰拉德·博罗内 /著 张潇/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
至于“魔”,它是佛教术语Māra的音译,全称为“魔罗”,意思是“杀者”“夺命者”,指夺取人的生命、妨碍善事的恶鬼恶神。在印度,魔被赋予了“扰乱正法”的意义,和神、佛是相对抗的。魔都是坏的,没有善魔、可爱的魔。所以如果乒乓球冠军张怡宁是“大魔王”,谁又是她对抗的神和佛呢?
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《金枝》中说:“早期人类会赋予一切无形的神以人类的外形。所以,当树神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树时,它肯定马上就有了人的面貌。这就是为什么古典艺术中的树神总是和人长得一模一样,为了证明它们是森林之神,画家在它们身上添加了树枝和其他的明显标志物。当人类从野蛮逐渐走向文明时,就会越来越倾向于把神拟人化。起初,神是万物的精灵,后来神的拟人化程度越来越高,神离万物也就越来越远。”
图片
【英】弗雷泽/著 徐育新 汪培基等/译 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8
“起初,树神、谷神被赋予的是动物的形象。希腊神话中的狄俄尼索斯是酒神,同时也是广义上的树神、农业和谷物之神。狄俄尼索斯有动物的形象,尤其是公牛,至少头上是长角的。”
电影《银河护卫队2》中有一个“树人”格鲁特,他的躯干和头顶像树木,只比真实的树多了眼睛和嘴巴。确实,树精、谷精即使变成了动物和人,也仍然会原来的作为动植物的特征。美国神话学家加里·瓦尔纳说:“每一种树上的树精就拥有那种树的特点。橡树精是一个长着瘤子的老头,桦树精是一个白白瘦瘦的女子。”
图片
《银河护卫队2》剧照
在我国的神话和民间故事中,树神、树精的形象也经历了从动物到人形的演进过程。《山海经》中说,树神叫句芒,鸟身人面,以两条龙为座驾。在树神句芒之后,民间信仰中出现了不同称谓的树精形象。《法苑珠林》中说:“木之精名彭侯,状如黑狗,无尾。”《述异记》中说千年树精为青羊,万岁木精为青牛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古代的精灵都是人们信以为真的东西,而后来故事中的精灵是人们主动编造的,知道它们是假的。
《搜神记》记载了一则《树神黄祖》的故事,一妇人,穿着绣衣,自称树神黄祖,这是第一位以女性形象出现的树精。
《聊斋志异》中有一个“柳树精”柳秀才,他高冠绿衣,身材高大,以自己的身体承受蝗灾,蝗虫到了之后不往庄稼地里落,只飞落到杨柳树上,所过之处,柳叶全没了。
动植物成精的主要条件是长寿。葛洪在《抱朴子》中说“万物之老者,其精悉能假托人形”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明道配资-民间配资公司-证券公司配资-在线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